|
掌握必要的防汛安全知识 关键时刻能救命! |
2025-08-12 作者: 点击数: |
掌握必要的防汛安全知识 关键时刻能救命!掌握必要的防汛安全知识 关键时刻能救命 今天 就让我们一起学习 这些应急科普安全知识 为生命安全保驾护航 一、如何识别预警信号? 气象灾害预警信号可以划分为蓝、黄、橙、红四级 蓝色预警信号 提前做好灾害的防御准备工作 黄色预警信号 采取一定的防范措施 橙色和红色预警信号 做好应急和防灾抗灾抢险工作 二、遭遇山洪如何快速逃生避险 “快” --行动快,身处险地要立即撤离 “高” --要向高的地方转移 “避” --避开一切可能被洪水冲垮冲毁或带电的危险地方 “稳” --心态要稳,第一时间求救想办法固定身体,以免被洪水冲走 三、山区游玩有哪些注意事项 一是勤观赛、早发现。通过观察路况、山体颜色等判断是否有石块掉落、山体滑坡等情况。二是接警报、快逃生。接到预警信息,要准备撤离逃生。三是听指挥、保平安。地方下达撤离指令,一定要听从当地指挥。 四、遭遇极端暴雨如何转移避险 做好“转移谁、何时转、谁组织、转到哪、转后管”五个关键环节。一是全面开展隐患摸排,汛前,认真摸排识别隐患点。二是定期组织应急演练勘查隐患点,划出路线图,定期组织演练。三是提前布局安置保障,确保安置群众有饭吃、有水喝、有住处等。四是及时进行预警叫应,确保每户每人都能收到预警信息。五是配齐配强转移力量,配备应急队伍,责任到人。 五、汛期常见的地质灾害有哪些?是怎么发生的?如何监测? 汛期常见的地质灾害主要有崩塌、滑坡、泥石流和地面塌陷等,降雨常常是引发的主要原因。 具体而言: ●崩塌是岩土冰雪向下掉落的现象,以垂直运动为主,砸落地面可能会弹跳很远。 ●滑坡是山体顺坡向下滑动,解体变成碎屑流会水平运动很远。 ●泥石流是土体碎石与水的混合体运动,会产生冲击摧毁淤埋:。 ●地面塌陷源于地下存在空洞,上部覆盖层强度不够时快速开裂下沉塌落。 在地质灾害监测方面可以采用“天、空、地、人”一体化等手段提前发现前兆性变化。 ●“天”是指用卫星观察是否存在山体异常变化,比如绿色的植被出现了灰白色山体,代表着可能正在变形移动。 ●“空”是指可以用无人机拍摄更清楚的图像进行判断。 ●“地”是指在地面危险地段安装专业仪器或简单的测量标志,根据监测数据判断山体地面的动态变化和地质灾害的发展趋势。 ●“人”是指城乡社区人员或专业科技人员巡查观测地质变化,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并组织撤离避让险情。 滑坡。泥石流有哪些征兆?如何科学快速逃生避险? 山体崩塌滑坡发生前通常会有一些征兆: 岩石开裂或摩擦声音、山坡或陡崖上出现碎石掉落土块坍塌等现象,山坡中上部出现大量地裂缝,斜坡前部出现鼓包、顺斜坡的裂缝和浑浊水流,山坡上的树木发生倾斜,房屋地基下沉、墙体倾斜、开裂缝逐渐加宽加深有时动物也会表现异常等。 沟道泥石流出现前,水流量可能突然增大,或沟道流水突然大幅度减少、水体变浑甚至断流。如果听到轰隆隆的声音,可能预示着大规模泥石流即将来临。 当遭遇山体滑坡或沟道泥石流时: 首先要保持冷静,迅速向滑坡泥石流方向的两侧高地逃离,不能沿滑坡运动或泥石流流动方向逃生。 当无法逃离时,可迅速抱住身边的大树等固定物体,或躲避在结实的障碍物下。 滑坡停止后,应继续待在安全区域,不要返回灾害区搜挖财物,避免二次遇险。 五、内涝时这些事干万不能做! ●行人不要冒险涉水 水井、地坑、下水道等被积水覆盖后难以发现,所以,如非必要莫冒险涉水。通常,有旋涡或向外溢水的地方,很可能井盖已缺失,要远离! ●不要靠近电线杆等可能漏电的物体 避开灯杆、电线杆、变压器等有可能漏电的物体,当发现电线垂入水中时,要绕行并及时告知电力、交通等部门。如果家中进水,也要及时关闭电源、燃气阀。 ●不要进入地下室、地下车库等,不要使用地下通道的电梯 地铁、地下车库、地下商场等场所易进水被淹,应及时撤离,撤离时不要使用电梯,地下通道电梯井可能倒灌积水,导致被困。 ●不要强行驾车通过积水路段 开车通过有积水的道路时,如果不熟悉路况,应密切关注防汛警示标志,切忌冒险涉水,水深未知路段应下车探索或绕行,不可盲目强制通行。 ●车辆熄火被困不要在车中待援 如果驾车穿过积水区域时,车辆熄火被困,不要再启动车辆,更不要在车内等待救援,要及时弃车逃离,并拨打求救电话。车中最好常备敲窗锤,紧急情况时可以砸窗逃生。 ●不要靠近危旧房屋 长时间积水会让地质变得松软,一些老房子浸泡后,可能会发生倾斜倒塌,要远离这些建筑。 ●不要饮用不干净的水或赤脚蹚水 内涝可能会导致饮用水源受污染,如饮用,可能导致感染性腹泻等胃肠道传染。诶曰谢褂卸嘀植【,可导致皮肤损害,皮肤接触积水后要及时消毒。 ●内涝安全提示 注意接收气象和水务部门发布的暴雨和积水预警信息 选择地势高、卫生条件好的地方避难 注意远离地铁、地下人行通道地下商场、地下车库地下室、立交桥桥洞在建工地等低洼地区
|
【关闭窗口】 |